何釗/坑底賦
坑底賦
□ 何 釗
路環(huán)山頂,村籠云霧。名曰坑底,舊稱玉壺。延洞宮山之北麓,牽南雁蕩于日出。懷清涓于南崖,枕嶙峋于北圃。育靈芝于西隅,含翠微于東途。追陶靖節(jié)①之菊園,伴杜少陵之草廬。
斯地也,旁通四縣、直締兩省,西向慶元、北連景寧、東接泰順,有婉轉畬音、鏗鏘越語、噢呀閩言;斯民也,重情厚誼,遵禮知時,男兒質樸、女兒嫻靜、少樂老安,存十里棠棣②、百代宗譜、千秋蘭若③。其山似筍,熙熙攘攘爭屏障;其水如碧,乒乒乓乓落玉壺。登山羊尖極目,八閩江山盡收眼底;臨楊梅洲下眺,四海潮聲皆入耳來。折松枝可撩煙靄,攀石罅即弄星辰。賞明月于林中,月隨人動;觀錦鯉于澗畔,鯉逐水拍。游走畫圖里,居住幽篁間。風景這邊好,何必向蓬萊。
有三丈高臺,貯一村靈秀;七尺男兒,扛兩肩赤誠。三歲童子,咿呀呀能誦麥黍稷;二八佳人,輕盈盈直取本碩博。老叟諄諄,但授以學能致用,貴在精專;小子喏喏,惟明了工利其器,福至心靈。先民艱辛,傳家風唯有謹篤;后人孝義,遵祖訓專在謙恭。庭雖陋而常凈,門雖設而常開。哥弟哥,你來來來!傾我美酒醉天下客,奉我山茶飲有緣人。君行四方皆是客,唯至此處似歸宅。
妙哉坑底!瓊宮廣宇,何妨土木磚瓦;豐姿麗色,豈在粉黛金釵。人間勝景,盡在玉壺山水;世上清音,皆出澗里樓臺。詩曰:神鳥出坑底,縈回復啁啾。依依不忍去,戀戀楊梅洲。
注:①陶淵明,字元亮,又名潛,私謚“靖節(jié)”,世稱靖節(jié)先生。
②見《詩經·常棣》篇,“常棣”也作“棠棣”,指代兄弟情誼。
③坑底小東寺,始建于宋淳化二年(991年),明正統(tǒng)二年(1437年)重建,現建筑為民國時期建,具有清代風格。
責任編輯:smq