寧德觀察丨課間多了5分鐘:健康“加碼” 快樂“加倍”
課間雖短,卻也一直是學校、學生、家長共同關注的“關鍵小事”。新學期以來,寧德全市已有80所中小學校將課間10分鐘延長到15分鐘,設置豐富多彩的游戲,制定系列保障措施,鼓勵學生走出教室,走向操場,走進陽光。
同時,為了保障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兩小時,我市各中小學因地制宜、積極行動,通過15分鐘課間、大課間、課后服務、社團活動等形式,多措并舉增加學生體育活動時長,推動體育教學創(chuàng)新,提升體育鍛煉質(zhì)效,讓孩子們在校園跳起來、跑起來、活動起來,身上有汗、眼里有光。
更陽光,更健康
“石頭剪刀布,我贏了,該我跳了”“耶,我通關了!”……在位于蕉城區(qū)署前路的寧師附小校園里,15分鐘課間歡呼聲與吶喊聲此起彼伏,同學們盡情享受游戲的快樂。跳房子、羽毛球、乒乓球等體育活動區(qū)域分布于學校的各個角落,讓學生15分鐘課間快樂“加倍”。
寧師附小署前校區(qū)大課間活動時間,同學們通過跑操、打畬家拳和體能訓練,在戶外運動半小時。
“看見孩子們臉上洋溢著笑容,奔跑跳躍,讓我覺得做體育教師很有幸福感。”新學期開學,體育教師鐘宇翔變得更忙碌起來,從體育課到大課間、從15分鐘課間到課后服務,新學期寧師附小署前校區(qū)對體育活動進行全面“升級”。創(chuàng)設了豐富多彩、健康有益的課間活動內(nèi)容,每個周二到周五,在“跑操+畬家拳+體能訓練”的基礎上,通過跑操形式創(chuàng)新、體能活動項目多樣化等方式,讓體育運動變得更有趣。同時,校園內(nèi)部設置了更多體育活動區(qū)域,讓同學們可以在15分鐘的小課間內(nèi)走出教室,到室外遠眺活動,能動、會玩、高效活動,充分激發(fā)學生的運動興趣。
更多元,更有趣
蕉城區(qū)民族實驗小學立足民族文化傳承,創(chuàng)新打造特色校園活動體系。將畬族文化精髓融入大課間活動,設計畬歌傳唱、畬舞韻律操、畬拳武術(shù)操、竹竿舞互動等特色項目,構(gòu)建起“寓教于樂、動靜結(jié)合”的文化浸潤模式,讓學生在強身健體的同時深度感知畬族非遺文化的藝術(shù)魅力。此外,為滿足學生多元化發(fā)展需求,該校構(gòu)建了“1+N”社團課程體系,開設涵蓋民間藝術(shù)、器樂演奏、體育競技三大領域的27個特色社團,其中剪紙工坊、口琴樂團、乒乓球社等精品社團已成為培育學生核心素養(yǎng)的重要平臺,充分彰顯了"五育融合"的辦學特色。
而在福安實驗小學富陽校區(qū),則以課間15分鐘為切入點,構(gòu)建起“傳統(tǒng)童玩+核心素養(yǎng)”的立體育人模式。根據(jù)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特點,低年級組織踢毽子、跳格子等簡單活動,中高年級組織跳皮筋、跳長繩、翻花繩等,將傳統(tǒng)童玩引入校園,重現(xiàn)“巷弄里的童年記憶”。
近年來,我市持續(xù)創(chuàng)新學校體育工作,助力學生健康成長。2025年全市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出,要健全“五育并舉”育人體系,著力解決“小胖墩、小眼鏡、小豆芽、小焦慮”問題。
“要像重視課堂一樣重視課間。”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,鼓勵各地各校從開齊開足上好體育、保證課間活動和課外鍛煉質(zhì)效等方面出臺細化舉措,創(chuàng)設更多種多樣的交流交往的課間教育場景,讓孩子能夠自由選擇參與多樣化的課間活動,保護孩子們愛玩愛鬧的生命力。未來,寧德將進一步推動更多學校將課間延長至15分鐘。
來源:閩東日報·新聞客戶端記者 張穎珍 文/圖
編輯:何冰如
審核:陳小蝦 周邦在
責任編輯:何冰如
(原標題:寧德觀察丨課間多了5分鐘:健康“加碼” 快樂“加倍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