問:履職以來,您都提了哪些建議?今年您又將重點關注哪些領域呢?
葉志亮:兩年來,我關注經(jīng)濟社會發(fā)展方方面面的問題,提出了許多建議、議案,也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重視和回應。在市五屆人大一次會議上,我提出了9個建議,其中《關于解決中小企業(yè)融資難問題的建議》被確定為2022年重點建議。在市五屆人大二次會議上,我提出了2個議案和6個建議,其中《關于制定寧德市歷史文化街區(qū)保護條例》的議案被列為大會議案,《關于加大對畬族文化保護與傳承的建議》被確定為2023年重點建議。在去年市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“千名代表訪民情聽民聲辦實事”活動中,我也提出了“關于擴大農村通訊網(wǎng)絡覆蓋面”和“關于加強物業(yè)服務行業(yè)監(jiān)管力度”兩個建議。今年,我將在市五屆人大三次會議上提出《關于制定寧德市紅樹林資源保護條例》等8個議案和《關于數(shù)據(jù)要素賦能促進制造業(yè)企業(yè)轉型升級》等12個建議。
問:人大代表要心懷“國之大者”,情系“民之所盼”。您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?
葉志亮:人大代表上連“天線”、下接“地氣”,架起溝通民意的“連心橋”,作用至關重要。作為人大代表就要始終把為民辦實事、為民解難題作為履行代表職責的出發(fā)點和落腳點。我是這么想的,也是這么做的。除了積極提出建議、議案,閉會期間,我在岙里工業(yè)園區(qū)創(chuàng)建了“葉志亮(六員)+代表工作室”,牽頭組織20位陪審員、律師等組成團隊,開展信訪接待、矛盾糾紛調處、職工維權活動。截至目前,累計接訪群眾1335人次,成功地化解矛盾糾紛253起,為73位農民工討回被拖欠的工資46.35萬元,力求做到“小事不出企業(yè),大事不出園區(qū)”。得到廣泛群眾的認可和支持。
問:您覺得當好一名人大代表,應當具備哪些能力與素質?
黃光清:當選人大代表既是榮譽更是責任,既是動力更是壓力,因此要努力提升依法履職的能力和水平。我認為堅持學習是首要,不斷加強對《憲法》《代表法》《組織法》等法律法規(guī)的學習,深刻領會人大與代表工作的內涵,夯實履職能力;其次要扎實履職,廣泛收集民情民意,積極參與建言獻策,努力為人民群眾代好言、履好職、行好權。同時,還要始終做到慎獨、慎初、慎微、慎友,樹立良好的人大代表形象。
問:閉會期間,您是如何拓展人大代表的履職方式和內涵?
黃光清:閉會期間,我積極參與市縣人大常委會及三沙鎮(zhèn)人大主席團組織的調研視察活動。同時,作為代表活動室負責人,依托“人大代表駐三沙法庭活動室”,我積極組織人大代表開展“人大代表進法庭,陽光司法零距離”“美好生活,民法典相伴”“人大代表民主評議”等系列主題活動,發(fā)動代表下基層開展村居調解員培訓會,為提升基層治理能力與水平盡綿薄之力。此外,作為三沙商會會長,我也始終心系民營經(jīng)濟發(fā)展,帶頭發(fā)展了30多家企業(yè)和商戶,助力三沙鎮(zhèn)經(jīng)濟加快發(fā)展。
問:您是如何利用調解工作室這一平臺,更好地聽民聲、解民憂呢?
黃光清:調解工作貴在堅持不懈、用心用情。我始終秉承“三心”調解法,努力做到以公心做到不偏不倚,以熱心善待當事人,以耐心妥善解決糾紛。在具體調解過程中,我通過曉之以情、動之以理的方式解決民間糾紛,促進當事人在平等協(xié)商基礎上自愿達成調解協(xié)議,確保矛盾糾紛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鎮(zhèn)”。自任代表至今,我已成功調解各類矛盾糾紛520多起,調解成功率達到98%以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