見證40年|我眼中的新寧德:山海通途
跨越寧德山海的沈海高速復線、溫福鐵路。 本報記者 李民雄 攝
寧德網消息(閩東日報記者 繆星)“高速公路通車前,從福安乘車到壽寧要走半天的車程,道路顛簸難行?,F在福安去壽寧走高速只要40分鐘,也不用擔心海鮮爛在半路。”平日里往來福安、壽寧的客商陳雪云感慨道,“現在的交通和以前相比,真是天壤之別。”
上世紀50年代建成的閩東沙土公路(資料照片)。夏念長 攝
上世紀50年代末,位于福安賽江的公路輪渡(資料照片)。夏念長 攝
1978年,寧德僅有公路2598.7公里,且大都為沙土路、簡易路,公路等級低、路況差,港口碼頭散、小、弱,公路、水路運輸不成網絡,綜合交通運輸能力十分低下。“車嶺車到天,九嶺爬九年”,這是當時閩東交通閉塞的形象描述。
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寧川大地。四十年來,我市交通實現了從相對滯后到全面提速階段。如今的閩東水陸交通四通八達,“行路難”成了歷史。
2000年9月,羅寧高速公路建成通車,標志著寧德市高速公路實現了零的突破。隨后相繼建成通車了沈海高速公路福寧段、福安連接線以及京臺高速公路寧德段、沈海復線寧連高速公路寧德段、沈海復線柘榮至福安段、福安至壽寧(閩浙界)高速公路等4條高速。我市交通事業(yè)進入了“快車道”。
2003年6月28日,沈海高速寧德段竣工通車(資料照片)。本報記者 李民雄 攝
2015年7月15日,楊赤公路開通,實現了“太姥山——九鯉溪——楊家溪”三地旅游線路的對接。 本報記者 王志凌 攝
截至2017年底,全市公路總里程已達11805.3公里,是1978年的4.5倍,公路密度達到91.5公里/每百平方公里,等級公路占92.1%。其中高速公路451.1公里、普通干線公路1462.1公里、農村公路(含專用公路)9892.1公里。此外,今年年底,我市將有3條高速公路建成通車。分別是:海西高速公路網屏南至古田聯絡線、沈海高速公路復線福安至蕉城漳灣段、沈海高速公路復線福鼎管陽至柘榮段。
在公路發(fā)展的同時,鐵路、航運和站場也并肩奮進。溫福鐵路和合福高鐵的建成通車,使曾經“鐵路沾點邊”的閩東,進入了飛馳電掣的鐵路交通時代。
2009年9月28日,途經我市的溫福鐵路正式通車(資料照片)。本報記者 李民雄 攝
繁忙的漳灣8、9號碼頭。 本報記者 徐烽 鄭霄 攝
在港航方面,截至2017年底,我市共有千噸級以上生產性泊位36個,新增泊位36個(其中萬噸級以上6個)和航道個項目,形成寧德港口“一港四區(qū)”主體發(fā)展格局。在站場方面,目前全市等級客運站達25個,農村候車亭1397個,已基本形成比較完善、層級分明的市縣鄉(xiāng)村客運站場網絡。
責任編輯:陳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