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一区二区三区,精品国产亚一区二区三区,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,欧美成人a,亚洲成人在线免费,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免费,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俺

首頁 新聞頻道 寧德新聞

閩東工匠探索畬族銀雕非遺傳承新路子

傳統技藝“邂逅”藝術殿堂

2018-06-28 09:10 來源:寧德網 張文奎

寧德網消息 (閩東日報記者 張文奎)  6月14日,中國工藝美術大師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林仕元受邀前往中國美院授課,傳統畬族銀雕技藝亮相殿堂級藝術高等學府,開啟了一場技藝和藝術之間的對話與碰撞。

作為閩東的一名民間手工藝人前往中央美院授課,林仕元打趣道:“下里巴人邂逅了陽春白雪,促成這段緣分的是‘匠心傳承’這四個字。”

寧德,是全國最大的畬族聚居地,畬族銀雕歷史悠久、文化深厚,因時代推演和銀器市場的式微,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。為傳承技藝,多年來,通過各級黨委、政府的扶持,我市畬族銀雕技藝的保護傳承工作取得了積極的成效。

在當代語境的沖擊下,傳統技藝的傳承、發(fā)展遇到了瓶頸。“傳統技藝更多被貼上民間、鄉(xiāng)土、老派、陳舊的標簽,如何被年輕人認可、被市場接受,我們一直在探索。要想被認可,最重要的是有拿得出手的作品。”省非遺傳承人、市畬族銀器工藝技術研究所所長林偉星說道。

近年來,以林仕元為帶頭人的畬族銀雕團隊推陳出新,致力于銀雕作品的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作。2012年至2016年,林仕元連續(xù)三年受中國國家博物館邀請,參加北京工藝美術雙年展活動,其代表作品《四季五福吉祥塔》《牧羊人權杖》在國家博物館展出。

記者在省博物館一樓大廳看到,一件巨幅銀雕作品《清明上河圖》尤為醒目,雕工細膩,其間人物、車馬、亭臺樓閣栩栩如生,該作品的作者便是林仕元。這是他攜八位經驗豐富的民間工匠,耗費1噸白銀,花費六年時間雕琢而成,生動再現了北宋汴京的風貌,鬼斧神工的技藝令人嘆為觀止。

要把張擇端的名作用銀雕來展現,這種外行看著只是“復制”的工藝,背后卻是獨具的匠心和創(chuàng)新。用銀雕創(chuàng)作《清明上河圖》,只能摸著石頭過河。人物雕借鑒象牙雕的技藝,船雕則學習東陽、莆田木雕中高浮雕、透雕手法,樹雕則是將福州軟木畫的懸空雕法融入到銀雕中去,該作品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“中國工藝美術雙年展”現場展出時,驚艷全場。

匠心獨運成就匠心傳承。林仕元創(chuàng)作的系列作品得到了許多高校的認可,為我市畬族銀雕技藝傳承打開了一條新路子。近年來,林仕元不僅到中央美院授課,還帶著他的銀雕技藝先后受邀前往福州大學、云南藝術學院等大學授課,還被聘為客座教授,讓技藝成為藝術、成為文化,從而不斷提高畬族銀雕的知名度和話語權。

云南藝術學院設計學院院長、文旅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培計劃咨詢專家陳勁松說:“通過大學授課的方式,林仕元不僅盡自己全力將畬族銀飾發(fā)揚光大,還讓西南邊疆地區(qū)的學員們認識到東南沿海畬族銀飾之美,這種對話有利于非遺技藝的交流和創(chuàng)新傳承。”

福州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主任潘尤龍教授說:“民間藝人的講學具有豐富實踐經驗,讓學生們受益匪淺,通過校企對接,對寧德畬族銀飾的提升發(fā)展有很重要的作用。”

民間技藝閃耀藝術殿堂,也讓手工藝人們有了更強的文化自信,為技藝傳承打入了“強心劑”。“知名度高了,好奇的人、有興趣的人、學習的人也就多了起來,改變了藏在深閨人不識的局面,讓傳承有了可能。”林仕元說,我市畬族銀雕作品還乘著“一帶一路”的東風,先后前往俄羅斯、越南等國家地區(qū)展出。

“只有通過傳承,非遺保護才有生命力。”林偉星說,從2008年起,福安職業(yè)技術學院開辦了“銀雕藝術”專業(yè)班,目前學生總數達100多人,這不僅使畬族銀器傳承人的文化素養(yǎng)和制作技藝得以提升,還解決了畬族銀器制作工藝傳承人培養(yǎng)問題,為保護畬族文化和完善畬族銀器技藝起到重要的作用。到目前為止,學徒中,已有高級工藝美術師1人,助理工藝美術師2人,高級工3人,中級工23人。

“本月,福安市畬族銀器制作技藝和柘榮縣剪紙技藝一同被文化和旅游部、工業(yè)和信息化部列入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,這將為畬族銀雕技藝傳承發(fā)展注入新的力量,我們將把握機遇,在傳承和弘揚傳統工藝上有更多更大的作為。”林偉星說道。

責任編輯:葉著

關鍵詞

畬族 銀雕 林仕元 技藝




返回首頁
相關新聞
返回頂部
寧德網簡介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 加入我們

寧德網 版權所有,未經寧德網書面特別授權,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

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:3512014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號:1309374

廣告聯系:0593-2831322 職業(yè)道德監(jiān)督、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新聞熱線:0593-2876799

寧德市新媒體網絡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:寧德市蕉城區(qū)蕉城北路15號閩東日報社三樓

閩ICP備09016467號-17 網絡舉報監(jiān)督專區(q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