壽寧犀溪“豎燈茶”點亮別樣元宵
“袨服華妝著處逢,六街燈火鬧兒童。”元宵節(jié),是一場光與影、古與今交織的綺夢,從歲月深處迤邐而來,帶著團圓的溫馨、節(jié)慶的歡騰,點亮了華夏大地的每一寸山河。在閩浙交界的壽寧縣犀溪鎮(zhèn)犀溪村,這里的元宵節(jié)節(jié)慶習俗——豎燈茶文化十分獨特,讓人記憶深刻。
該習俗誕生自清康熙后期,歷經(jīng)三百多年時光仍歷久彌新,成為犀溪村最具特色的文化標識,吸引了許多境外游客駐足體驗。
今年正月十五元宵節(jié),筆者走進犀溪村的大街小巷,不時可見居民樓前豎著一根枝葉茂盛的毛竹,毛竹之上綁著形態(tài)各異的七盞花燈??吹竭@個豎燈,便表示主人家添丁了,不管是遠來的游客還是周邊村民、孩子都可以來家門口領零食糖果,親友們可以前來祝福、歡聚喝茶。
曾經(jīng),豎燈僅是葉氏族人專有的慶?;顒?,隨著時代發(fā)展,犀溪外姓村民不斷增多,大家便也紛紛效仿,讓這一文化習俗在更廣闊的土地上生根發(fā)芽。每至元宵節(jié),整個村子都沉浸在一種別樣的喜慶氛圍中。只要是前一年生育了小孩的家庭,尤其是添了男丁的人家,便成為全村關(guān)注和慶賀的焦點。元宵節(jié)前,親朋好友自發(fā)地匯聚在一起,懷著滿心的期待與喜悅,前往竹林,精心挑選一棵正值壯年、粗壯挺拔的毛竹,將其連根挖起,大家齊心協(xié)力抬回家中將底部的枝葉稍作修整,掛上七盞大紅燈籠后豎在家門口。
這七盞燈形態(tài)各異,蘊含不同的寓意與祝福。第一盞是圓潤飽滿的壽桃燈,希望新生命與家族眾人福壽綿延。第二盞是靈動活潑的鯉魚燈,象征著生活富足,年年有余。第三盞是金黃的桔子燈,寓意著家庭和睦,吉祥如意。第四盞是輕盈曼妙的蝴蝶燈,象征著新生命將如蝴蝶破繭般,勇敢地迎接美好的未來。第五盞是走馬燈,寓意著新生命將傳承家族的勇敢與智慧,在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,走向成功。第六盞是璀璨的星辰燈,寓意著新生命將為家族帶來光明與希望。
每當夜幕降臨,竹枝上的七盞燈籠依次亮起,柔和的燈光灑在夜空里,仿佛為村莊披上了一層夢幻的薄紗。
燈光下,樓房廳堂里,長條桌上擺滿了瓜果、茶點。前來祝福的親友、孩子、游客來了一茬又一茬,大家一家家地走動,相互邀請著去喝酒泡茶品點心。每到一家,主人都會熱情地拿出自家最好茶點酒水,盛情款待客人。門前祝賀的鞭炮響了又響。在茶香、酒香和美食的香氣中,人們的情誼愈發(fā)深厚,整個村莊都沉浸在一片溫馨祥和的氛圍之中。
據(jù)村民說,豎竹上的燈要連續(xù)點上七晚,到第七天晚上舉行“圓燈”儀式后方可熄燈。
如今,這樣獨特的元宵文化習俗已成為犀溪鎮(zhèn)文旅融合的一張名片,犀溪鎮(zhèn)結(jié)合豎燈茶習俗,在春節(jié)至元宵節(jié)期間舉辦盛大的豎燈民俗文化節(jié),組織村民進行舞獅舞龍表演,聘請專業(yè)劇團開設戲曲演出專場,不僅為村民送上文化大餐,更吸引了浙江泰順、福安等周邊眾多游客前來觀賞體驗。
來源:閩東日報通訊員 吳蘇梅
編輯:邱祖輝
審核:劉寧芬 林珺
責任編輯:邱祖輝
(原標題:壽寧犀溪“豎燈茶”點亮別樣元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