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旅游年”助力中國東盟合作更緊密
2017“中國—東盟旅游合作年”日前在菲律賓拉開序幕。期間,雙方將舉辦“美麗中國—冰雪之旅”東南亞聯(lián)合推廣、湄公河旅游論壇、東盟博覽會旅游展等一系列旅游交流活動。旅游通民心、促交流,一直都是中國和東盟關系的亮點。今年,在旅游年的帶動下,旅游將有望成為雙方關系的新支撐、雙方發(fā)展的新動能,進而助力海上絲綢之路建設。
互為最大目的地和客源地
中國與東盟是友好近鄰,千百年來,雙方人民往來密切。目前,中國與東盟互為最大的海外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,每周有2700多個航班往返于中國與東盟國家。國家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,近年來,隨著中國與東盟國家旅游往來升溫,已逐步形成雙向交流、優(yōu)勢互補、互利共贏的良好局面。
中國公民出國旅游始于東盟各國,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,泰國就已經成為中國公民組團出境旅游目的地國家。泰國、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是最早的一批出境游目的地,多年來一直受到中國游客的喜愛。2005年老撾正式成為中國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國家,至此,東盟十國全部向中國游客敞開了大門。
據統(tǒng)計,目前中國已成為泰國、越南、印尼、柬埔寨的最大客源國,是新加坡的第二大客源國,是馬來西亞的第三大客源市場。去年,中國赴泰國游客數量達到923.91萬人,同比增長21.1%,排在中國赴東盟各國旅游人數之首。去年,赴新加坡、越南、馬來西亞的中國游客數量也突破了200萬人次,并保持較快的增長勢頭。
同時,中國對東盟游客的吸引力也在持續(xù)上升。中國主要客源市場前15位國家中,有6個是東盟國家。去年,越南、馬來西亞、菲律賓、緬甸等國來華旅游人數均超過百萬人次,且均保持較快增長勢頭。其中,越南來華旅游人數達316.73萬人次,同比增長46.6%。毗鄰東盟的廣西每年超過300萬人次的入境游客中,近一半來自東盟國家。
交通方便、性價比高、簽證便利是中國游客青睞東盟旅游的三大原因。年輕人已成為赴東南亞旅游的主力人群。東盟各國正在簡化中國游客入境手續(xù),為中國游客開辟“綠色通道”。從去年底到今年初,泰國減免中國游客簽證費,并將延長減免期限。馬來西亞日前向中國游客推出電子簽證和免簽證項目,柬埔寨政府也宣布向中國游客發(fā)放3年多次往返簽證,老撾、緬甸、文萊等國也簡化了中國游客簽證申請流程。業(yè)內人士表示,旅游年的舉辦,有望大幅提升中國游客赴東盟旅游意愿,今年將引爆東盟旅游市場。
帶熱多領域務實合作
快速的增長、龐大的數字給東盟國家?guī)チ藢崒嵲谠诘慕洕?。據泰國外交部數據,去年中國游客為泰國帶去?4.6億泰銖,今年將繼續(xù)增加,預計達到52億泰銖。據印尼中央統(tǒng)計局數據,中國游客在印尼人均消費超1100美元。印尼中央統(tǒng)計局主任蘇哈里延托表示,印尼目前更多的是依靠中國推動旅游業(yè)發(fā)展。
目前,中國與東盟各國旅游機制不斷完善,旅游合作平臺不斷豐富,已經建立起多層次、多渠道的合作機制和交流平臺。其中既有中國與東盟在“東盟對話”框架下定期舉辦的“10+3旅游部長會議”,又有中國與東盟成員國間單獨的旅游合作協(xié)議與機制。此外,云南、廣西等省區(qū)與相鄰國家地區(qū)的旅游交流合作也日趨頻繁。據悉,旅游已被確定為今年中國—東盟博覽會的主題,將以中國—東盟旅游合作年為契機,以貿易、投資、旅游合作為重點,推動中國—東盟自由貿易區(qū)升級版建設。
中國東盟旅游合作,為東盟國家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速。據報道,菲律賓旅游部成功地吸引了中國投資商開發(fā)伊洛伊洛省的一座城鎮(zhèn),包括建立一座擁有港口、機場、商場、主題公園、酒店的主題小鎮(zhèn)。蜂擁而至的中國游客需求引發(fā)了柬埔寨當地新一輪的民航創(chuàng)業(yè)潮。2016年,柬埔寨國際民航市場規(guī)模擴大了10%,這一數據在過去的6年里提升超過兩倍。目前柬埔寨有4家本地航企提供服務,今年至少有兩家新航企開始運營。
在中國東盟旅游日益熱絡之時,中國旅游企業(yè)也紛紛開啟“走出去”戰(zhàn)略,開始在泰國、菲律賓等東盟旅游市場落地布局。中國旅游集團旗下的中免集團公司,致力于打造“亞洲最佳免稅購物場所”,目前在柬埔寨運營3家免稅店,銷售服務網絡覆蓋金邊、暹粒、西哈努克港等柬埔寨三大重要城市和旅游勝地,大大地拉動了柬埔寨的就業(yè)和經濟發(fā)展。驢媽媽旅游去年在菲律賓長灘島設立了中文游客中心,為中國游客在當地玩樂引入了領先服務,如全程中文服務、景區(qū)快速通關、人民幣手機支付、微信在線服務等功能,有效提升中國游客的滿意度。
成為中國東盟關系新動能
舉辦中國—東盟旅游合作年開啟了中國東盟旅游合作的新時代。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表示,中國—東盟旅游交流已跨入3000萬人次時代,旅游必將進一步密切中國與東盟各國的政治、經濟、人文往來,為構建中國—東盟命運共同體提供重要支撐。
中國與東盟都處于經濟持續(xù)快速發(fā)展階段,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,都已經邁入大眾旅游時代。舉辦旅游合作年,將推進中國和東盟的旅行便利化,加強旅游資源推介,擴大旅游相互投資,完善旅游突發(fā)事件應急處理機制,搭建更多旅游合作平臺。
去年9月,在老撾萬象舉行的第19次中國—東盟領導人會議上,雙方領導人共同將2017年確定為“中國—東盟旅游合作年”。中國—東盟中心秘書長楊秀萍表示,旅游是傳播文明、交流文化、增進友誼的橋梁,是人與人最直接、最自然的交流方式。旅游合作一直是中國—東盟關系的亮點之一。旅游有力帶動了中國和東盟各國經濟社會發(fā)展,在促進雙方民心相通方面發(fā)揮了顯著作用,為雙方關系發(fā)展奠定了更加堅實的民意和社會基礎。開展中國—東盟旅游合作年活動,不僅符合中國和東盟的共同利益,有利于增進相互理解和友誼,加強文化互鑒,也將為本地區(qū)乃至世界的經濟社會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做出重要貢獻。
關于中國和東盟未來的旅游合作,楊秀萍建議,一是進一步健全中國—東盟旅游部門交流合作機制。二是積極發(fā)掘旅游合作新動能,拓展旅游合作新模式。生態(tài)旅游有利于實現(xiàn)經濟社會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、實現(xiàn)人與自然的和諧發(fā)展,日益受到重視,雙方可進一步拓展在此領域的合作。雙方旅游機構和企業(yè)可充分利用互聯(lián)網,更好地宣傳推介特色旅游資源。同時加強資源整合和信息共享,使旅游帶動更多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。三是促進互聯(lián)互通建設。借助東盟基礎設施互聯(lián)互通以及“一帶一路”建設的東風,不斷完善旅游交通設施和服務設施。更加重視“軟件”的互聯(lián)互通,為人文往來創(chuàng)造更多便利條件。四是提升旅游服務質量。雙方旅游機構和企業(yè)應著眼于旅游市場的持續(xù)健康發(fā)展,不斷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。雙方應下大力氣加強旅游市場監(jiān)管,切實保障游客的合法權益。
責任編輯:葉著
(原標題:“旅游年”助力中國東盟合作更緊密)